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

遊覽香港牛棚藝術村

香港昔日有個用作檢疫的牛棚,1997年回歸後被列為文物保留下來,並作發展藝術之用,但近數年,政府和以牛棚為駐紥點的藝術家們存在着眾多糾紛,不少藝術家已離去,聽聞政府亦不再將空置的樓房租出,因此牛棚的存在感不斷變得薄弱,有感身為香港人,新界的牛隻見過數次,卻從未曾親身前往鄰近九龍城碼頭的牛棚藝術村,因此特意前往,入場費用是長年免費,只要上網查詢休息日是什麼日子,避開了休息日,不用等星期三也可以隨時前往遊覽

前往目的地前,剛好在九龍城碼頭見到有船靠岸,加上天氣不錯,就拍了幾張海岸照了,連對岸的港島遊輪也拍得到喔!





牛棚的外觀其實跟網上簡介的一樣,就不多拍了,反而內部的相片,在網上幾乎找不到幾張,足以證明了牛棚在港人的心中,已經漸漸被大多數港人淡忘

進入牛棚的時候,門口的保安剛好入了寫字樓,自由出入不用登記,而剛進入牛棚後,首先吸引我的,不是牛棚,而是在左手邊一片白色的牆壁,這是什麼呢?原來是用來隔開煤氣鼓的圍牆,很長的一面壁,下面第二張圖我用了180度半景拍攝,但始終不及親身看的好看


牛棚內的各個棚舍,透過門窗的玻璃向內看,有一些已經成為雜物房,或是空置沒人用



近後山的一間藝術創作室,室外有一些用心裁培的盤裁,如果對這些植物有興趣,是可以跟物主商議購買的


看見這兩盤值物,不禁讓我想起,即使是在相同的環境下生長,有些人會正直成長,有些人卻會走歪路,意味深長喔

樓房之間的通路,留意到嗎?其中一條是有水坑的,那是用來給牛飲水用的水坑


見證年代的古老建築位處城市中的一角,與背後新時代的高樓大廈相處,在現今社會,是在和諧共存,還是在被淘汰的命運中久且偷生呢?

牛棚門口的水坑,亦是昔日供等待檢役的牛隻飲水之處,因為沒有冷氣及天花遮擋,這個露天的等候區是日曬雨淋的,牛隻沒水飲的話,連檢疫也不用等了>_<

這兩個煙通是什麼呢?我也不知道

偶然遇見這些美麗的植物,冒着被蚊咬的情況下,拍下了它們的美姿,自動數碼相機拍得不夠單鏡相機好看,可能看不出來,但實物真的很漂亮



離開前看見這一角,仔細看一下,發現有三盤手掌大小的仙人掌,我即時有感而想,簡直跟這牛棚的處境一樣~對權貴而言,這牛棚就跟這手掌大小的仙人掌一樣,不起眼,很易養,不用刻意理會,不管仙人掌如何爭扎求存,讓他自生自滅也不痛不癢的,而且相比起旁邊的植物,那些更有價值裁培~這樣的感想游然而生,怨嘆喔!


遊覽過牛棚後,發現牛棚也頗整齊衛生,基本的管理不錯,雖然因為近山和有植物,所以有一些蚊子咬人,不過駐紥在牛棚的藝術家和遊覽的人仕,似乎都日漸減少,在我遊覽的時間內,只見兩三個人進入牛棚藝術村,全是本地人,沒有遊客,拍照也完全是不用擔心拍到別人,因為根本沒人,這對本土藝術創作者而言不是好事,對市民而言亦非樂於所見,與其讓牛棚死於沉默,不如將牛棚改修成為介紹昔日香港畜牧農民的專題藝術館,相信會更有噱頭,既可以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藝術地標建築物,又可以讓遊客認識更多香港的昔日歷史,不過牛棚十分接近煤氣鼓,相信要大興土木會有相當困難,若政府不認真撥款的話,恐怕牛棚的一切都很快會成為香港人的回憶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